又到了荔枝上市的时节。在我国古代,文人既对它的甘旨大加赞许,一同又为品尝它所支付的民生价值而扼腕叹息。这种原产我国、一旦离枝就快速蜕变的亚热带生果,在两千多年前是宝贵的皇家贡品。当今,插上高科技之翅的它,成了全国甚至全国际都能享用到的消夏佳果。
1
夏令佳果生南国
“人间珍果更无加,玉雪肌肤罩绛纱。一种天然好味道,不幸生处是天边。”明代文臣之宗丘濬的一首《咏荔枝》,赞赏家园海南的这种佳果,尽管成长地距文明政治中心千里之外,却从未脱离达官贵人、文人墨客的视界。
荔枝原产我国,别号离枝,归于无患子科、荔枝属常绿乔木,与香蕉、菠萝、龙眼同时称为“南国四大果品”。作为亚热带果树的典型代表,荔枝对成长环境的要求很高,喜高温高湿,喜阳光,一旦遭受低温或空气湿度过低,年少荔枝树就会中止成长,开花期的荔枝授粉功率则会大大下降;花果期如遇劲风降温或干热天气,轻则落花落果,重则枝叶衰颓。上述种种习性,决议了它只能在南边培养。
荔枝的培养地带首要散布在北纬18度至29度的范围内,在我国以广东省培养最多,福建、广西、海南次之,四川、云南、贵州及台湾等省也有少数培养。
荔枝的对外传达之路缓慢,十七世纪末从我国传入缅甸,之后传入印度;十九世纪八九十时代由我国商人传入美国夏威夷、佛罗里达和加利福尼亚;二十世纪三四十时代传入以色列;二十世纪五十时代由我国移民传入澳大利亚。今日在国际范围内,荔枝首要培养于亚洲大部分区域与中南美洲、非洲的部分区域,国际上荔枝的主产国为我国、印度、南非、澳大利亚、毛里求斯、马达加斯加以及泰国,也都是在亚热带或热带区域。
回到我国来说,荔枝产地历来和北方无缘。作为南边贡品,荔枝很早就现于史料——《西京杂记》卷三记载:“尉陀献高祖鲛鱼荔枝。高祖报以蒲桃锦四匹。”尉陀即南越王赵佗(南越国又称南粤,首要为今岭南及越南以北区域),南越国在藩属汉高祖今后,曾以鲛鱼、荔枝为贡品进献,这是荔枝进入中原区域的最早文字记载。
到了汉武帝时期,进贡的干荔枝现已不能满意帝王对荔枝之蜜的巴望。平定南越之后,汉武帝曾令人在京都长安上林苑专门建了一个扶荔宫,试着在后宫培养荔枝树,大费周折,还是以失利告终。嵇含的《南边草木状》就曾记载了汉武帝一怒为荔枝,为吃荔枝劳民伤财的故事:
“荔枝树,高五六丈余,如桂树,绿叶蓬蓬,冬夏荣茂。青华朱实,实大如鸡子,核黄黑,似熟莲,实白如肪。甘而多汁,似安石榴,有甜酢者。至日将中,翕然俱赤,则可食也。一树下子百斛。《三辅黄图》曰:汉武帝元鼎六年,破南越,建扶荔宫。扶荔者,以荔枝得名也。自交趾移植百株于庭,无一生者,比年移植不息。后数岁,偶一株稍茂,然终无华实,帝亦爱惜之。一旦忽萎死,守吏坐诛死者数十,遂不复茂矣。其实则岁贡焉,邮传者疲毙于道,极为生民之患。”
所以,荔枝是当之无愧的南国之果,即便远隔千里,也没有人忘掉它的存在。历代文人墨客吟唱荔枝之美,也免不了说到它身处南国的间隔。唐朝文学家张九龄是韶州曲江(今广东韶关)人,他专门创造一首《荔枝赋(并序)》,对荔枝的产地、形状、味道、养分作了全方位的介绍:“南海郡出荔枝焉……状甚瑰诡,味特甘滋,百果之中,无一可比……未玉齿而殆销,虽琼浆而可轶……”关于荔枝最有名的诵读来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。他由于宦途不顺,被贬到岭南区域,却因而邂逅岭南景物荔枝,写下撒播千年、妇孺皆知的最好荔枝“宣扬词”《惠州一绝·食荔枝》:“罗浮山下四时春,卢橘杨梅次序新。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。”
2
皇家专属“荔枝道”
苏轼在他的《荔枝叹》里写道:“十里一置飞尘灰,五里一堠兵火催。颠坑仆谷相枕藉,知是荔枝龙眼来。”在他之前,唐代诗人杜牧也曾有《过华清宫绝句三首·其一》的悲叹:“长安回望绣成堆,山顶千门次序开。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。”
已然荔枝不能被栽种于宫中,那就要不惜一切价值把鲜荔枝送到宫里来。前有汉武帝为“快递”荔枝“邮传者疲毙于道,极为生民之患”,后有杨贵妃“一骑红尘妃子笑”,其实从汉朝起直至清代,皇家专属的“荔枝道”一向存在。
由南往北运送鲜荔枝是一项困难的工程。荔枝的外壳软弱,十分简单流失水分;加上荔枝本身呼吸作用旺盛,体内的酶含量高——种种要素都导致这种生果一脱离枝头就走向急速蜕变进程,以至于荔枝又有“离枝”的别号。用白居易在《荔枝图序》里的解说来说便是:“若离本枝,一日而色变,二日而香变,三日而味变,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”。
怎么只争朝夕,让鲜荔枝跨过千里?清代吴应奎在《岭南荔枝谱》里曾做过“活体盆运”的估测,即“以廉根之荔栽于器中,由楚南至楚北襄阳丹河,运至商州秦岭不通舟楫之处,而果正熟,乃摘取过岭,飞骑至华清宫,则一日可达耳。”这种估测根据清代进贡荔枝的方法。清宫进贡的荔枝首要来自福建省。每到荔枝季,福建总督或巡抚官署要从几百桶已挂上青果的荔枝树中精挑细选,那些根枝壮硕,挂果繁密的嘉木被装船,航运途中,果实天然老练。但这一运送方法好像功率低下,一过荔枝的成长边界水口(从福州向北水路二百里的当地),能存活的荔枝少之又少,即便果熟未落,味道也差劲了许多。
从清宫档案《哈密瓜蜜荔枝底簿》的记载来看:“乾隆二十五年六月二十五日交来荔枝二十个,随果品呈进,上览过恭进皇太后荔枝一个,差领袖萧云鹏进讫,赐皇后、令贵妃、淑妃、庆妃……瑞贵人,每位鲜荔枝一个。”直到乾隆二十五年,能成功运送到宫中的鲜荔枝依然稀罕,即便皇后、皇太后,每次也只能分到一两个。
除了活体盆栽,有没有其他的运送保鲜之道?关于荔枝保鲜,古人有三种密封保鲜法:一是找粗大健壮的竹子,开一个小洞,把荔枝放进竹节里然后密封;二是“以蜡封荔枝蒂,浸于密水中”;三是用瓦罐密封,将荔枝放入瓦坛中密封,倒沉井中。并且,“密封保鲜”法曩昔或许和“活体盆栽”是调配运用的:荔枝先是在大木盆里培养,快老练时敏捷摘下来,密封到竹筒里,让信使快马加鞭运到长安。
快递道路的挑选也很重要。回到唐朝的荔枝道来说,杨贵妃吃的荔枝或许不是来自“日啖荔枝三百颗”的岭南,而是贵妃的家园四川。毕竟在没有高速公路的时代,从岭南到长安,少说路程也有八千里,即便快马加鞭,行程也要二十天甚至一个月。如此悠远的间隔,等运到长安,荔枝早就烂了,所以苏轼曾说:“此刻荔枝自涪州(今日的重庆市)致之,非岭南也。”涪州就在今日重庆一带。《唐国史补》中有记载:“杨贵妃生于蜀,好食荔枝,南海所生,尤胜蜀者,故每岁奔驰以进。”能够看出唐朝时蜀地也出产荔枝,和苏东坡所说的涪州正好彼此印证。
3
变身寻常消夏果
轻捻起一颗由荔枝道运来的荔枝果,杨贵妃必定不会想到,1200多年后,宝贵的南国果品已成为北方大众的夏日寻常时令生果。她必定更不可思议,荔枝甚至逾越了“南国果”的标签,成为“我国果”走向国际的又一张手刺。
把荔枝带出南边,是一场与时刻赛跑的接力赛。荔枝的采摘时节在夏日,而南边夏日本就高温多雨,简单导致果实病害、加快腐朽,关于荔枝这种代谢旺盛、体内含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生果来说尤为如此。也便是在10年前,由于无法处理保鲜冷藏问题,荔枝在仓储和运送进程中蜕变的丢失达到了总产量的20%以上。有时荔枝进入丰盈季,在三四十天会集上市的进程无法被有用处理,反而堕入“果贱伤农”的困局。
问题的处理方法,用荔枝业的行话来说便是“提速降温”。“提速”望文生义便是进步采摘功率、缩短物流时刻、紧缩转运环节,这其间电商渠道、果农、物流公司一同协同工作。举例来说,西安的一位顾客晚上在电商渠道下单购买了荔枝,订单音讯秒传至广东茂名的某个果园。订单当晚就和其他订单一同被收拾,第二天一早果农直接去果园采摘。采摘下的荔枝果通过预冷后装入保鲜袋,坐上开往机场的冷藏车。下了飞机的荔枝享用的是落地配送服务,在运送到目的地之后,直接配送到客户手中——从枝头到餐桌,不过24小时,送货上门的荔枝比杨贵妃能尝到的还要新鲜得多。
而降温,是运用低温冷链技能延伸荔枝的保鲜期。尽管荔枝脱离枝头“一日色变,二日香变,三日味变”,但在3℃至5℃的温度下,荔枝的保鲜期能够大大进步。根据种类不同,体现也不一样,但根本维持在25天至35天之间。降温,不单指物流和冷藏进程中的降温,而是从荔枝被摘下的那一刻,直到递交到千里之外的顾客手中,这全进程的冷链办理。冷链需求低温接连,其实是采收、预冷、包装、运送,售出的整个进程环环相扣,其间不能有一点遗漏,不然即便其他环节做得再精密,也不能真实完成冷链。预冷设备、冷库、冷藏车、低温货架和保鲜袋等相关配备的协作也是缺一不可,即便跨过千里,也不能因温度改变影响荔枝质量。
当然,冷链物流开展依然有很大的空间,这也赋予了未来更多的或许性。在“喊全国人民吃荔枝”完成今后,荔枝这种甘旨的我国生果正在远销海外,要“喊国际人民来吃”。开始受制于荔枝的保鲜技能,海外荔枝商场首要为东南亚等地,而近几年,美国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、法国、荷兰等国的订单也越来越多。
占全国荔枝培养面积50%的广东省就拟定了一个关于荔枝的三年方案,估计到2023年,以荔为媒,把广东打造成为国际荔枝工业、研制、买卖以及文明中心,构成全球最具竞争力的荔枝优势工业带。方案的施行途径包含加强高标准果园建造,拓宽北美洲及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商场,与跨境电商、互联网渠道沟通添加荔枝出口协作时机,探究添加空运、中欧班列等运送途径,以及完成部分海外商场线上线下配送等项方法。
生鲜类农产品能否走出原产地,能走多远,与冷链物流技能休戚相关。从古代的荔枝道运送,到销往全国甚至全国际,或许从荔枝这颗小小的我国生果身上,咱们也能看出我国速度。
书里寻踪
荔枝酒
《本草纲目》里有记载
荔枝虽好,但一次不能多吃,又难以久存。在没有冰箱的古代,一旦被采摘脱离枝头,荔枝的质量就一日不如一日,因而本名“离枝”,东汉时起才谐音“荔枝”。用《本草纲目·果三·荔枝》〔释名〕里的说法是:“若离本枝,一日色变,三日味变。则离枝之名,又或取此义也。”
不过在甘旨面前,方法总比问题多。已然吃不完又不易保存,那不如趁早泡进酒里,渐渐品尝余甘。《本草纲目》就记载:“用荔枝肉浸酒,并食之,痘疮不发。”荔枝酒的做法是选新鲜、无缺的荔枝,通过清洗、沥干、剥皮、去核的处理工序,在酒中浸泡2个月左右。从荔枝老练到泡酒的两个月,正好进入盛夏。荔枝的味道就此连续,给炎炎夏日带来一丝轻甜。
从古至今,荔枝酒的“粉丝”有许多。传说“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”的杨贵妃曾以荔枝酒沐浴。《广东新语》里说:“荔枝酒相传为酒中之圣贡也。”康熙年间杭州人陈枚辑刊的《凭山阁汇辑留青采珍集》里记载的“墨酒”便是荔枝酒。“墨酒”的做法是:“剥荔枝肉置酒瓮中,逾岁饮之,其色重碧,香味倍胜。”
作家郁达夫在《故国的秋》里曾拿荔枝酒与葡萄酒做比较,坦言:“莆田的荔枝酒,色彩深红带黑,味甜美如西班牙的宝德红葡萄,虽则贵重,但我却终不喜欢。”
较真科普
日啖荔枝三百颗?
三十颗就相当于15颗方糖!
“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。”尽管关于荔枝甘旨的名句撒播千年,尽管作者苏东坡关于“三百颗”的诵读无疑是运用了夸大的修辞,但要从健康饮食的视点来说,不要说三百颗,三十颗都有点太多了。
每一百克荔枝的热量大概在71卡路里,热量水平在生果里中规中矩,但是要比含糖量的话,甜美的荔枝但是当之无愧的高糖生果。荔枝的含糖量大约在14%,每颗荔枝的可食用部分大约为73%。用一道数学题来核算的话,一颗荔枝的分量大约是22克,三十颗的话便是660克,可食用部分约为480克,含糖量在67克左右。一颗方糖大约4.5克,吃三十颗荔枝就相当于吃了15颗方糖!
换算成咱们日常的食物来看会愈加直观:一罐可乐的含糖量在35克,所以三十颗荔枝下肚就相当于喝进了两罐全糖可乐。一份巧克力蛋糕的分量在120克左右,含糖量大约25克,三十颗荔枝的糖分相当于吃了2.7块巧克力蛋糕!
糖能影响多巴胺排泄,给咱们带来愉悦的感触,但过多的糖分摄入不只会让咱们对糖发生上瘾依靠,更会带来肥壮、变老等健康问题。吃荔枝简单“上火”也是由于糖分的原因。所以,荔枝尽管好吃,还真的不能一次吃太多,需求酌情削减食用量。
那么一次吃多少荔枝比较适宜呢?《我国养分学会》主张每日生果食用量在200克至350克,取中位数250克来算的话,大概在15颗荔枝左右。考虑到荔枝的高糖分,这个数字或许还要再压降一下,一天不超越10到13颗荔枝比较适宜。
(原标题:荔枝 曾是皇家贡品的消夏佳果)
来历:北京日报 作者:张慧
流程修改:L006